随着巴黎奥运会的脚步日益临近,全球体育界的目光正聚焦于这座浪漫之都,四年一度的体育盛事将于2024年7月26日拉开帷幕,来自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超过1万名运动员将齐聚法国,在32个大项、329个小项中展开激烈角逐,本届奥运会不仅是体育竞技的巅峰舞台,更承载着后疫情时代团结与希望的意义。
巴黎作为继1924年后第二次举办夏季奥运会的城市,正以“开放、可持续、包容”为核心理念推进筹备工作,赛事将充分利用现有场馆和地标建筑,例如埃菲尔铁塔下的沙滩排球赛场、荣军院前的射箭场地,以及凡尔赛宫花园内的马术赛场,这种创新布局既减少了新建场馆的碳排放,也让观众在欣赏比赛的同时感受巴黎的文化底蕴。
巴黎奥组委承诺将本届赛事打造为“史上最绿色奥运会”,95%的场馆为现有或临时设施,运动员村全部采用可再生能源供电,并将在赛后改造为低碳住宅区,交通方面,巴黎计划通过扩展地铁网络和增设自行车道,确保80%的参赛者可通过公共交通抵达赛场。
在田径赛场,美国短跑名将弗雷德·克利(Fred Kerley)与牙买加新星奥布里卡·杰克逊(Oblique Seville)的百米飞人大战备受期待,克利在2022年世锦赛夺冠后状态火热,而杰克逊则被视为“后博尔特时代”牙买加短跑的接班人,女子项目中,埃塞俄比亚长跑女王莱特森贝特·吉迪(Letesenbet Gidey)能否包揽5000米和10000米金牌,将成为田径迷关注的焦点。
泳池内,中国选手张雨霏与澳大利亚名将艾玛·麦基翁(Emma McKeon)的蝶泳对决或重现东京奥运会的经典场面,而法国本土选手莱昂·马尔尚(Léon Marchand)在男子混合泳项目上的表现,被寄予厚望为东道主夺金。
球类项目中,美国男篮“梦之队”能否重振荣耀是一大悬念,此次阵容可能由凯文·杜兰特(Kevin Durant)领衔,但塞尔维亚、西班牙等欧洲劲旅的团队篮球或将带来挑战,中国乒乓球队在混双、女单等项目中面临日本选手张本智和、早田希娜的强力冲击。
本届奥运会将首次引入多个科技元素,人工智能(AI)技术将用于裁判辅助系统,尤其在体操、跳水等打分项目中减少人为误差,观众可通过虚拟现实(VR)设备远程观赛,部分场馆还试验性提供“沉浸式座位”,利用传感器让观众感受运动员的心跳和呼吸频率。
反兴奋剂工作也迎来升级,国际奥委会与世界反兴奋剂机构(WADA)合作,启用新型生物护照和基因检测技术,以应对日益复杂的药物作弊手段。
尽管筹备工作稳步推进,巴黎奥运会仍面临多重挑战,安全问题首当其冲,法国政府已宣布在赛事期间部署约3.5万名安保人员,并启动反无人机系统,防范潜在恐袭威胁,俄乌冲突导致的俄罗斯、白俄罗斯运动员参赛资格问题持续发酵,国际奥委会允许两国选手以“中立身份欧亿体育”参赛,但这一决定遭到部分国家的抵制。
高温可能成为运动员的“隐形对手”,巴黎7月平均气温达25摄氏度,马拉松等户外项目已调整至清晨举行,部分场馆加装降温喷雾系统。
巴黎奥组委主席托尼·埃斯坦盖(Tony Estanguet)强调:“奥运会不仅是奖牌的竞争,更是人类团结的象征。”开幕式上,塞纳河畔将上演一场打破传统的流动表演,运动员乘船沿河入场,两岸民众可免费观看,组委会还计划通过“奥运直播车”将赛事盛况传递至非洲、南美洲等偏远地区。
从1900年女性首次参赛,到2024年性别平等的全面实现(男女运动员比例各占50%),奥运会始终承载着推动社会进步的使命,巴黎奥运会或许无法完全避开争议,但它注定成为人类坚韧与梦想的又一次见证。